在建工檢測行業,檢測報告作為工程質量驗收評價的重要依據,其真實性和科學性直接影響到建設工程質量。目前檢測機構均使用了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檢測流程的自動化管理和部分檢測原始數據的自動采集,但并沒有實現檢測報告電子化,檢測機構仍主要以紙質報告加蓋印章的模式服務于委托方。
紙質報告成本高、流轉效率低、不易辨別真假,檢測機構需要投入專門的場所和人員來管理紙質報告檔案,制約了檢測機構的快速發展。
本文對在建工檢測行業推廣應用電子報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重點分析,并提出了推廣應用電子報告的總體思路。
一、應用電子報告的必要性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對電子報告的應用提出了強烈需求。2015年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協同化的“互聯網+”產業生態體系基本完善;還提出建設質量檢測云平臺,完善互聯網質量信息服務體系。在檢測行業應用電子報告,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檢測機構自身內在需要,同時也是行業監管形勢所趨。
(一)行業發展必然要求
我省檢測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傳統的紙質報告流轉存在諸多弊端,衍生出各種問題。為解決紙質報告簽發和管理報告成本高、真假不易甄別、報告監管效率低等問題,提高企業管理效率,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改善客戶服務體驗,有必要應用易于傳播、防篡改、易于鑒別真偽的電子報告,節約資源,提升檢測機構的公信力。
(二)機構自身內在需要
數據顯示,我省2019年405家檢測機構(含分支機構)出具檢測報告560萬份,據認監委數據統計,每份紙質報告平均成本15元(紙張+打印+物流),加上損耗20%,總成本約1億元。用數字證書簽名(加密)的電子報告取代紙質報告,支出成本僅1200萬元,減少了大量紙張消耗,節約了辦公成本,更好地體現了綠色環保。檢測機構對紙質報告的檔案管理成本(場所+人力),以平均一個檢測機構10萬元計,使用電子報告可節約成本4000余萬元。在當前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下,節約成本能夠有效幫助企業提升競爭力,使用電子報告是檢測機構自身發展的需要。
(三)行業監管形勢所趨
檢測報告是工程質量驗收的重要依據,當前主管部門在監管過程中都是檢查紙質報告,這種檢查方式有以下弊端:一是主管部門必須到現場進行檢查,二是很難辨別紙質報告的真偽,三是無法系統地對報告數據進行分析。使用電子報告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減少現場監督次數,加強監管的同時節約監管成本。
二、推廣電子報告的可行性
當前與電子報告相關的法律法規、各項配套政策逐步完善,電子簽章技術日趨成熟,電子報告的社會認可度不斷提升,因此在建工檢測行業推廣電子報告的各項條件已成熟,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電子報告的法律依據已完善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于2005年4月1日起實施,2007年公安部出臺《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管理辦法》,2009年工信部出臺《電子認證服務管理辦法》,2013年商務部出臺《電子合同在線訂立流程規范》。2019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公布《國務院關于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其中明確電子簽名、電子印章、電子證照、電子檔案的法律效力。符合電子簽名法規定條件的可靠的電子簽名,與手寫簽名或者蓋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電子印章與實物印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電子證照與紙質證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符合檔案管理要求的電子檔案與紙質檔案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電子證照和加蓋電子印章的電子材料可以作為辦理政務服務事項的依據,電子文件不再以紙質形式歸檔和移交。
(二)電子報告的實現技術已成熟
電子報告是利用數字證書和數字簽章技術,由檢測機構在報告文件上進行蓋章并用自己的數字證書進行數字簽名,以保障電子報告的真實性和唯一性、不可仿冒、不可篡改,電子報告可以方便驗真,目前已經廣泛應用于社會各個領域,如電子發票、電子合同、電子保單、電子營業執照等無紙化辦公的各類應用場景中。
使用電子報告必須達到兩個目的,即識別簽名人身份和保證簽名人認可文件中的內容,如果由LIMS生成報告后,僅在報告上打印電子的名字和圖形章,由于其并非傳統蓋章,報告的電子圖形章未經過數字認證,就沒有法律效力。利用數字證書和電子簽章,用戶能驗證報告發出人的身份和簽名以及報告文件的原文在傳輸過程中有無變動。在此基礎上,電子簽章才能具有與手寫簽名和蓋章同等的法律效力。電子認證報告一旦被篡改,電子簽章自動變色失效,有效防止報告的造假,出現糾紛時有據可查,有法可依。
(三)電子報告驗真平臺初顯成效
我省建設行業主管部門建立了檢測監管云平臺,檢測機構也全部使用了云版的LIMS管理系統,檢測報告在上傳到檢測監管云平臺時自動生成防偽二維碼,通過掃描報告上的二維碼可以直接打開云平臺上的檢測報告。當前主管部門在監督檢查過程中,通過掃描檢測報告上的二維碼來驗證檢測報告的真偽,可杜絕其他相關人員偽造檢測報告。但是當前檢測機構上傳的電子報告文件沒有使用數字證書,無法識別流轉過程是否被篡改,后續在檢測機構使用數字證書和數字簽章簽發電子報告后,可完美實現電子報告驗證、流轉。
三、推廣應用電子報告的總體思路
從委托單位、檢測機構和監管部門不同的角度分析,都有電子報告應用需求,根據行業發展現狀,推廣應用電子報告的總體思路如下。
(一)各級建工檢測行業協會發起倡議,倡導使用電子報告。
(二)制定建工檢測行業電子報告的技術規范,在行業內推動電子報告規范化發展。
(三)相關信息服務供應商根據規范要求,完善檢測機構信息化管理系統,使用數字證書和電子簽章技術簽發電子報告。
(四)行業主管部門建立數字證書和二維碼防偽的電子報告驗證/驗真平臺,委托單位、監管部門和城建檔案館能夠認可電子報告。
(五)加強大數據開發利用,逐步創新檢測監管模式,加強事后監管。
在建工檢測行業推廣應用電子報告可以節約報告的制作成本、發布成本、存儲管理成本以及事中事后的監管成本,同時可以減少虛假報告的使用、有利于對檢測數據的溯源,有利于委托單位和監管部門更方便地鑒別報告真偽,有利于檢測行業的健康發展。